欢迎访问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工作 > 工作动态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3-11-08
 

    体育学院是吉林大学的教学单位之一,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为了贯彻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和促进体育学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根据学校下发的《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开展院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过去几年的发展状况

(一)建设成绩

    几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和关怀下,学院得到各方面很多的支持和扶植,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条件正逐步得到较大改善。学院新一届行政班子,工作认真、态度端正,是非清楚、爱岗敬业。学院广大师生员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支持学院各项工作,呈现出人心稳定、教学有序,矛盾和问题在减少,成绩和收获在增多的局面。经过合校初期的建院、发展中的合院、磨合中的办院,特别是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院提出了树一代新风,办高水平学院奋斗目标以来,使学院在稳定前行中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科建设逐步走向完善。在20099月、20109月,我们以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办学优势,成功地获取体育专业硕士招生资格和体育学一级学科授予权。同时,我们的二级学科也由原来两个(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增加到了4个(新增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我院已经完成新增学科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撰写工作,并于2010年顺利招收了首届体育硕士生(共25人,其中5名越南留学生)。上述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成功为我院今后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了基础。

    2.在教学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修订教学大纲、按规范组织教学。狠抓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11%),副教授63人(34%),讲师96人(53%),助教4人(2%)。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目前在读博士的教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33%。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体育师资队伍数量基本适中,结构比较合理,能较好地满足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群体等工作的需要。

   4.体育科学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近年来,我院教师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10余项,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项目1项,在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2011年,袁雷教授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教学与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

   5.学术与人才对外交流工作取得了突破。在国际体育人才交流方面,我院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体育科学学术院就GCOE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即我院30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或在2011-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面试合格后,可直接进入早稻田大学体育科学学术院,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由GCOE项目资助。我院李廷奎副教授被文化部选派到埃及进行为期三年的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交流活动,我院薛瑞坤副教授将于近期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赴叙利亚进行为期一年的乒乓球教学援外工作。

   6.群众体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局面。几年来,我院充分调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吉林大学群体健身活动。除每年举办全校性田径运动会,还创新学生群体竞赛模式,将吉林大学群体竞赛工作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体育学院负责的群体竞赛;第二层次是各校区负责的赛事,全年共进行五十余项比赛;第三层次是公开赛、俱乐部等形式的赛事;第四层次是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不同层面的群体活动基本满足了多元化的学生竞赛和健身的需求。据统计,每年参加群体活动的学生超过8万人次。群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7.竞技体育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我校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近年来参加了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重大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韩玉成获得了多哈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的金牌;2008年张淑晶代表中国女子马拉松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获得了第13名的成绩。在国内赛场,校乒乓球队取得了2009年全国大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团第三名、男团第三名的赛绩;校男子排球队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优胜赛亚军,2010年获得男子排球甲组第四名;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校田径队夺得了长春市五四青年红旗接力赛总成绩冠军和高校组冠军等一系列佳绩。

   8.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重点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学习、三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貌和诚信教育等,积极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等工作,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解决了我院学生纪律观念淡漠、不文明礼貌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三是以学风建设和创先评优为着力点,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准则、管理规定、安全教育、违纪处分、宿舍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把加强教育、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四是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较好地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年级和社团等载体的育人功能。

   9.党建和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建立健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二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梳理出10个方面共70多条师生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三是建立健全了院领导联系基层校区体育教研部的制度,完善了相关决策制度;四是修订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完善了学院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体育设施维修审批制度、教学备品采购及保管制度、办公室日常管理制度、办公室目标管理制度等。并完成了《吉林大学体育学院管理制度汇编》的编印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亟待加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整体优化。目前,具有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人数相对偏低;出国交进修与交流的教师数量较少;在学术界有影响与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相对匮乏,尚未形成一批以教授、研究生为主体的具有科研竞争的学术梯队。二是还缺少较高层次人才。目前,教师进入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工程和进入学校相关人才计划还没有。

    2.体育场馆经费投入不足,中心校区场馆设施严重缺乏。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体育工作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要求更高,高校之间竞争更趋激烈,师生对体育认识日益呈多元化。体育事业发展机遇好、挑战多、压力大。

(一)党的十七大指明了未来体育工作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工作政策与机制正在调整和改变。因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转变体育工作观念。20075月中央下发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措施,强调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支持大学生体育工作的环境。

(二)高校之间竞争更全面、更深层、更激烈。高等教育面临更深层次改革,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培养的人才只有素质全面、创新力强、身心健康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如何适应激烈竞争环境,促进学院全面建设更好发展,是未来五年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学校下发的《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全面执行《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重点抓好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我院的全部力量。

(二)总体目标

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树一代新风,办高水平学院,重点在教学立院、科研彰院、人才强院、管理兴院上下功夫。狠抓培养学生质量,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工作评价。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整合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力争使学院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主要目标

1.学科建设

紧抓机遇,拓宽研究生专业培养层次。我院将选择与其它院系专业合作的形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申报博士点成功。

2.教学工作

1)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第一,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修订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规定和教师管理规定,并成立专家督导组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为规范公共体育教学提供保障;第二,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各校区教学特点和阳光体育工作,制定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重点抓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把学生生理指标评价和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相结合,同时根据不同校区场馆条件和北方气候特点,开设不同模式的体育课,更好地满足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的方法;第三,进一步完善体育课教材的更新编写工作。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运动技能方法,在两年的时间重新出版一本公共体育课教材。

2)在专业体育本科生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拟建立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组和学生三维的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日常教学秩序和考试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映。

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根据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及体育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对学院的课程方案进行修订。第一,对运动训练专业,在一专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术科教学时数,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做到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一专多能;第二,对社会体育专业,提早进入专选课程的教学阶段,使学生有较长时间进行专项学习,力争多能一专;第三,调整运动训练专业的考试形式,适当增加开卷考试的科目;第四,根据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将来毕业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体现出学院特色体系,我们正在组织专家调研论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第五,与长春市体育局协商,建立长春市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基地,适当解决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第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宽本科教育的专业方向,加强国际间人才培养及合作办学的力度。

3)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学历硕士与专业硕士共同培养的双轨制模式,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生命线,推进研究生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使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40%。引进、培养高精尖学术人才12人。

4.科研工作

力争完成学校社科处下达的科研经费任务,发表学术论文200篇,承担重大项目12项。

1)建立教师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2)建立全院教师的科研档案,进行微机管理,力争较客观地定量评价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完善学院职称评定工作细则和学术活动的管理制度。

4)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团队或学科群,为今后学院申报博士点建立良好的梯队。

5)计划在每年不同时期,适时召开不同主题的系列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的形式可分科研论文报告会、博士论坛、名家讲座、国际交流等。

6)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并计划在24年内主要购置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仪器,完善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能检测方面的实验设施,改善环境设施,增加实验室面积,加强管理,力争在国内同行中处于一流水平。

7)在资料室建设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资料室采集提供网络资源有效信息,促进资料室文献资料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8)加强资料室管理工作,资料室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实施全天开放,学生凭学生证可进入学院资料室查阅资料。

5.对外合作交流

1)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一个国际化的科研平台。采用课题合作,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院与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使研究生尽快融入国际化学术网络,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

2)利用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积极寻找与其它优势学科合作研究的切入点,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3)力争与三个以上优势明显的国外高校对口学院建立起稳定的伙伴关系;力争每年派出5名以上师生赴国外进行学术和体育交流;力争五年内招收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生,培养具有吉林大学培养规格的国际化体育人才;五年内邀请10-15名以上国内外知名体育学者来我校讲学。

6.群体和竞技体育

1)学生阳光群体活动。除全校运动会和已形成的四个层次群体竞赛模式以外,再打造12个学生群体活动品牌。逐步使各层次在校大学生成为学生群众体育的主体,使广大同学变成群体活动的主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完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按国家教育部要求,每年对每名本科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保证既不占用上课时间,又不漏一个学生,还要保证测试准确无误。

2)竞技体育。优化特色运动项目,规范训练与竞赛管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设12个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队伍,同时加大其它队伍的建设,在未来5年内提高比赛成绩,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在现有12个项目代表队基础上,建立健全中国大学生体协所设项目的三分二的代表队。优化代表队教练员队伍,健全领队领导下的教练员负责制。

7.学生思想教育

1)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融入时代特征,强调以人为本,明确学生工作要充分认清自身育人功能,充分重视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理解学生工作的价值在于以学生为本,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为使命。

2)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型因素的健康发展,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3)在研究生的德育教育中,提倡团结合作、学术民主、学术评价中的客观公正、学术成果发表中的诚实守信、学术交流中的平等和求同存异。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8.人事行政管理工作

努力建设一支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梯队结构合理、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和干部队伍;积极探索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适应建设高水平学院目标的需要。

1)积极采取措施,调整现有的留、进人计划和方式,加大优秀毕业生的留校和引进力度。

2)制订和实施教职工培养规划,努力提高实验教师和机关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在教师、实验人员和机关人员开展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培训等途径,逐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3)逐步推进依法治院、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进程,促进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具有信息学院特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4)加强学院机关的作风建设,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入手,通过调整,使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端正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学院机关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5)逐步调整和完善学院的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建立起适应教师聘任制改革和学院建设目标需要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院整体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

6)加强学院各类公共资源使用和管理,实现学院内部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保证资源共享和效益的最大化。

7)加强和改进学院仪器设备、家具备品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实现学院仪器设备和家具备品等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8)做好节约型学院、平安学院与和谐学院建设工作,加强学院各方面的管理。

9.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为群众做出榜样,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逐步使全院呈现出树一代新风从我做起,办高水平学院人人争做贡献的局面。

2)注重师生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谐学院建设。既要宣传学院各项工作措施的意义,使教职工能对学院目前实际情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还要细致入微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多听取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关心教职工疾苦,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取得他们对学院工作有更多理解和支持,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坚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有关文件的学习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中央7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和《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增强抓好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要理清体育工作思路,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为主线,以发展必须实干、创新必须务实为基本态度,统筹学院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的实施与落实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贯穿到未来几年学院工作的始终,置于重要地位。党政班子要加强对规划落实的领导,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确保规划实施到位。要将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具体责任人,建立完善检查督促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与相关人员的考核挂钩。

 附件1体育学院(中心、所)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

2015

属性

教职工总数(人)

其中专任教师数(人)

237

190

约束性

约束性

本科生数(人)

研究生数(人)

270

90

约束性

约束性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

1

监测性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下二级学科)(个)

 

1

预期性

预期性

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个)

 

1

预期性

预期性

自然科学研究经费(亿元)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亿元)

 

0.01

预期性

预期性

SCI收录论文数量(篇)

CSSCI发表论文数量(篇)

2

20

预期性

预期性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

6%

约束性

两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个)

(个)

特聘及讲座教授(个)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个)

每年赴国外研修的教师数(个)

 

 

 

1

6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来本单位留学生数(个)

10

预期性

 

 

2013年11月8日